“上門經濟”立規才能長遠
(資料圖)
原標題:“上門經濟”立規才能長遠
上門代廚、上門收納整理、上門推拿、上門養老……近年來,各類上門服務新業態涌現,“上門經濟”漸熱。媒體調查發現,目前“上門經濟”面臨監管存在盲區、消費者維權難、取證溯源難等問題,亟待加強規范引導。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,越來越多人傾向于花錢買服務?;ヂ摼W發展及智能手機普及,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預約服務?!吧祥T經濟”正是社會分工精細化、專業化和數字經濟發展碰撞后產生的“新火花”。上門服務快捷方便,服務內容涵蓋生活方方面面,不僅滿足消費者多元化、個性化需求,激發消費潛力,還創新營銷模式,拓寬就業渠道,為市場經濟輸入新鮮血液。
但“上門經濟”并非只有紅利沒有煩惱。上門服務意味著雇傭陌生人進入家中,消費者人身財產和個人信息安全不易保障。部分從業人員專業技能未得到審核認定,服務質量參差不齊。相比于傳統行業需登記在冊,不少上門服務者與消費者點對點聯系,一旦雙方發生勞動糾紛,相關侵權責任認定、權益保護難以得到高效解決。部分平臺資質審核及監管不到位,經營者大多沒有線下門店,市場監管存在盲區。
任何一種新業態都不可避免遭遇監管滯后。把規矩立起來,加強規范引導,才能促進“上門經濟”良性發展。相關部門要及時出臺完善相關條例文件,提供清晰且更具操作性的行業標準,明確相關勞動關系的認定標準,嚴格建立健全合同制度,避免監管空白。將相關服務經營主體納入監管范圍,督促平臺加強服務資質審查責任,做好各類資質證明、健康證明的備案檢查工作,暢通消費糾紛解決渠道,完善投訴及評價機制,讓“上門經濟”在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上運行。
面對新業態,監管要動“新腦筋”?!吧祥T經濟”涉及多個領域、經營模式靈活多變,對癥下藥才能避免曇花一現。保護消費者權益,也要傾聽從業者心聲。及時主動為從業者提供法律咨詢、經營指導等服務,幫助其樹立誠實守信、依法經營理念。緊跟時代腳步,調查研判行業發展特點,以包容審慎的態度不斷調整監管措施。比如,對“上門經濟”分類管理、逐步規范。對達到一定規模、有平臺企業參與的上門服務,要求其取得相關資質、履行勞動保障義務;對靈活就業、偶爾兼職的個體從業者,應根據實際簡化審批流程、優化管理服務,為他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。
“上門經濟”方興未艾,規范有序方能行穩致遠。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精細、法律制度不斷完善,“上門經濟”等新業態必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。(韓小喬)
標簽: